近日,记者在成都市天府广场等繁华路段看到不少中年妇女在无所事事地游走。他们见人就问:“要不要找兼职?周末发传单,100元一天。”记者跟随一名妇女来到他们的中介机构。该机构工作人员非常热情地发给记者一张表。记者填表后,他表示,需要缴纳建档费10元,之后还有手续费、介绍费……
记者采访十余名大学生后发现,他们全都有过找兼职受骗的经历,金额从10元到数百元不等,甚至他们的朋友和同学也在大一时受过骗。他们表示,受骗的原因主要是经验不足,容易产生同情心,贪图一点小便宜等。
现象:大学新生经常受骗
贵州民族学院学生工作部的唐懈告诉记者,现在大一新生受骗的很多,各校都有,他本人就有过受骗的经历:大一刚进校时,有一个中年妇女找到他,说是湖南老乡,厂里破产了,就出来卖点学习用品,说得很可怜。于是,唐懈就跟另一个老乡花了几百元把她的东西买了下来。当时,中年妇女给他留了一个电话号码,后来打过去却是空号。
唐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总结说,那些骗子往往打着勤工俭学的招牌,以推销文具为主,或者谎称自己是某公司的业务员,为了赚点外快,从公司拿出商品,打算低价卖出去。还有的骗子假装是同学的亲戚或老乡,骗吃骗喝,如果寝室没有人,就趁机偷东西。
北京大学博士生林之聪告诉记者,他在成都读本科一年级的时候就曾受过骗:中介机构的代理人热情介绍兼职,说一个月能挣1000元。但是,要先交建档费10元,之后再交手续费30元,介绍工作前还要交介绍费60元。到了工作单位,就以条件不符为由,轻而易举就被打发掉了。林之聪说,骗子刚开始先让你交一点小钱,然后逐渐增多,一环扣一环,让你一步一步地陷进去,进退两难。
北京某高校新闻系的学生小筠在校内作了一次调查:从2006年10月6日到14日,陆续有人混入学校的女生公寓楼,以广东某知名日用品公司招聘洗发水校园代理为名,骗取新生的钱财。行骗者伪造工作证、身份证、销售合同等凭证,并授以“辨别洗发水真伪的方法”。得到新生的信任后,以每箱洗发水300元的价格卖给学生。据小筠不完全统计,到10月14日晚上10点,已经有35名女生受骗,被骗金额共计9400元。
小筠说,在受骗的学生中,有的是一个人受骗,有的是宿舍8个人全部受骗。行骗者都是利用了大一新生经验不足,又急于赚钱的心理,才屡屡轻易得手。受骗的数十人中,只有一个向“楼管”反映了情况。
原因:经验不足急于赚钱
张军是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大三学生,也曾在大一的时候受骗。他坦言,面对别人的苦苦哀求,自己实在不忍置之不理。这种受骗是因为没有原则的同情心泛滥。还有一种受骗的情形是因为贪图小便宜,别人给一点小利,就松懈麻痹,放弃了防备心理。
记者在成都高校采访时了解到,除了中介机构、销售代理等常见的行骗方式外,新生还经常被偷换银行卡,被假老乡、假亲戚“忽悠”。一名高校教师告诉记者,现在火车站、汽车站接新生的“接待点”
比较混乱,随便挂个牌子就可以接人。“一次,我们去汽车站接新生,发现那里竟然有陌生人打着我们学校的牌子接人。新生什么都不懂,没有防备心理,很容易就被骗走了。”
四川师范大学外事学院学生工作部的李建军认为,新生受骗主要是因为学生防范意识太差。他们高中刚毕业,对社会了解不够;另外,由于高校扩招后新生数量增多,志愿者对大一新生照顾不过来,新生入学教育很难高质量全覆盖。
建议:学校社会协同作战
目前,大多数高校已经陆续开学,各高校例行的“新生入学教育”是防止大一新生受骗的有效方法。
9月1日,贵州民族学院发出《关于做好新生入学教育的通知》,要求各院系做好新生入学的安全教育,其中包括人身安全、财物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止被抢、被盗、被骗等事件发生。
唐懈说,我们学校在大一新生入学第一天就进行了这方面的教育。作为辅导员,我们在平时经常告诫学生,不要贪图小便宜。一旦发现被骗,马上报告老师,及时报案。
今年8月中旬,四川大学有关方面曾在网站上为《新生手册》征求意见:在你拿到的《新生手册》上,你希望了解什么样的内容?一些新生随即“跟帖”表示:“最好有‘注意事项’,不然会有骗子。
听说新生被骗的非常多。”“我觉得,应该给我们一点‘经验之谈’。”
林之聪认为,防止“新生受骗”,需要各方协同作战。新生入学教育不仅要安排常规教育,还要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利用校园媒体形成舆论氛围,扩大覆盖面;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常抓不懈,一对一地督促提醒;学校应尽量完善贫困生资助体系,为贫困生解决后顾之忧,受骗的几率自然就会大大降低。学校还应加强校内正规的中介机构建设,确保贫困生得到勤工助学岗位。
李建军表示,“新生受骗”不仅是学校内部的事情,而且是一个社会现象。各级政府的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应加强执法,严厉打击不法分子的行骗行为。